壁画系2013级本科基础课程《线型画面构成》即将结束,正在筹备本次课程的作业展览。在这次课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十分优秀的画作,体现了美院学生的才情,画面的气息,兼具了造型能力的把握和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此次课程教学由壁画系丁晓与孙谋两位老师互相配合完成,他们在教学思路上不断摸索与尝试,着眼于改进教学方式,强化自主意识,注重创造力的培养,期望学生获得的是一种可以自我启动的能力而不局限于某种技能。
首先,这门课程是要求以线造型的方式去完成一幅相对完整的构图。在前期我们提供人物模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与兴趣来安排模特的姿势和动作,并可选择任意的角度进行描绘。这一训练阶段强调造型的准确性,同时鼓励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体会用线的各种方式和表现力以及如何营造体积与空间,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在造型能力上得到了训练与强化,又能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和主观感受上进一步发挥。
进入创作性的构图训练,学生围绕自己所定的主题,内容可以是自然、人文、社会等等,一开始的想象可以是天马行空式的。首先要拥有足够的“建筑材料”,然后精心梳理出理想而可用的“材料”,进一步加以理性的规划控制,在合理想象的结构上不断添砖加瓦。中途也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点子,但只要把握得当,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作画的过程中,那种随机的把握能力他们也能经历与尝试。
进入到课程的中期阶段,两位老师组织3个班的同学在一起,互相点评各自的作业,鼓励学生们当“老师”,老师们则作为在座的“听众”。通过学习讨论的过程可以看出其中的形象都来自于同学们身边的生活,逐渐地,学生们变得大胆与踊跃起来,眼睛也越来越敏锐,提出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正是融汇了独特的内心感受与巧妙的构图,画面中展现的又是一个超现实的、多维度的想象空间,这样一来,就为后面的作业积累了经验,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意识到甄别与表达,也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课下,同学们经常讨论与交流学习心得,不少同学还在教室里加课,周末还向老师们请教,学习的热情里洋溢着他们纯真的执着与上进,享受着完成画作的愉悦,忘记了之前作画的劳累。
有所思,才有所悟;学如此,教亦如此。两位老师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是:面对学生们各自的特点,如何让他们既能掌握一门课程的精髓,又能让他们在保持艺术性的前提下主动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客观的自然经过想象与加工转换成了艺术的画面,正是这种转换,耐人寻味。教学相长中,遵循法度却又不为之所困,尤其是在艺术课程的教与学中,是我们要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

胡春平习作

田伟聃习作

郑亚美习作

邹先鸣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