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快讯 > 正文

毕业季|2018·湖美壁画系·公共艺术工作室

作者:时间:2018-06-05点击数:

展期/Opening:2018年5月17日-6月7日

地址/Address:湖北美术学院A2教学楼206展厅

参展人员/Artists:壁画系2014级全体毕业生

工作室指导教师: 叶庆 谢荪 叶倩 张泽南 乐黎

开阔思维,拓展创新,是我们在创作中不变的发展进程。

在一次次敲打中,

沉淀下来得不仅是精湛的手艺,

还有那颗独一无二的心。

两者合一,

便汇作了今日我们所能看到的这些优秀毕业作品。

毕业作品

许淦淇

作品名称:《会发光的“泡”——The Gleamy Paul》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我以Paul这个第一视角,去探知周围各种语言的环境,这些语言褒贬不一,如舌头一般的“触觉器官”正是在收集环境中的各类信息。当有人从作品身边靠近的时候,原本发光的Paul开始变得越来越亮,当人数开始聚集得起来的时候,Paul便开始闪烁,犹如运行的大脑在整合周围人的语言,态度等表现。以灯光的变化对人群作出回应。

艾碧琪

作品名称:《lost in wonderland》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俄罗斯方块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你的对手不是有形的敌人,更像是无以名状的焦虑情绪,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需要不断探寻每一个随机落下的俄罗斯方块,思考最有利的摆放,才能不断地继续游戏,就好似我们的生活,总在各种限制中经历着一些随机的安排,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出路,而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情绪,从起初的焦虑、迷失,到完成后的欣喜。所以我的设计,是将俄罗斯方块这种方体进行解构,通过转折线条,通过传统榫卯结构穿插,概括原有的型体,进行空间布局,从正面看,整体造型规则排序,变换角度,则是各种凌乱交错的横竖线条。贴上炫彩膜的亚克力,配合底板的灯光效果,形成一个极具现代感的交互空间。

王婷婷

名称:《三十三》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我一直认为关于美术的教育应当从引导欣赏开始,学会去发现每一种物质的独特之处,学会去感受每一个物体的特质,学会欣赏才能更好的开始玩,在我看来艺术无非就是赏和玩的事情。在毕业创作期间,学校各处都在装修,废料堆满学校的角角落落,我把这些被丢弃的东西捡回来,重新清理加工,以形式感赋予它们美感,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不一样受,美是可以从废弃物中活过来的。

陈进

作品名称:《仰望》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这是一个带有观念性的公共艺术作品。有这样一个成语——“鹤立鸡群”,观者会注意到我给他们设置了不同的高度,因为有这个高差,他们看对方的角度都是不同的,高一点的看到的是矮一点的头,那么在他的眼里比他矮的就是一只鸡,反之那么在矮一点的眼里看到的就是别人长长的鹤腿,他们会向往或者自以为自己也是一只鹤。每一个个体之间都是相对的,在他们的心里,都以为自己是一只鹤,但其实他们只是一群鸡。我给该作品命名为《仰望》,这是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作品但同时也揭示了当今社会的真实面目,归根结底当下的我们谁都逃不过命运和现实的束缚,活在当下,戒骄戒躁,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邱平

作品名称:《窗·谜》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收集老旧木门窗,重新组合造型。利用几种规格的防腐木拼搭成外部结构,采用传统榫卯结构与现代连接手法,形成作品龙骨架构。防腐木做旧处理,体现出,朴素的、材质散发着传统气息的奇特构筑物,充分展现出防腐木材质的特性。利用收来的旧窗户窗格形成半封闭半通透的空间。形成神秘、密封的空间氛围。

空间内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摄像头和显示屏。当人从窗户内将头伸进,俯瞰,你将看到的是你的头顶盖。当你向上仰看时,看到的却是你的下巴,造成时间、空间上的错觉。我看到的是我眼前的实际吗?突出人对自己的真正需求探索。

黎晓柳

作品名称:《雾》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人生的状态就像雾。单独存在就是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就是一片大雾。似又拨开一片有一片的迷雾,最终拨云见天,找到最终的归处。世界似幻境,每时每刻都处于变幻中,总让人琢磨不定。雾无时无刻都环绕在人们的身边有时是有形的,有时却是无形的。雾中隐隐透露东西无时不在吸引着人们,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东西让人蠢蠢欲动。更让人想要走出迷雾,触碰其中的东西。观众从中行走时看到纱对面的人与物都带了一种神秘的朦胧感。

左辰罡

作品名称:《GREEN》

指导教师:谢荪

作品阐述:

我一直认为塑料袋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产物,它不属于自然界本身而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因其廉价、重量极轻、容量大、便于收纳的优点被广泛使用,但是塑料袋也有着极长的降解周期、处理困难的缺点。基于对环境保护的想法,我了解到了海洋生物深受其害,塑料制品不仅堵塞了它们的呼吸道,更是限制了他们的生长。因此我产生了这次的本科毕业创作想法雏形,希望能够通过讽刺的艺术手法去刺痛到一些人的视觉神经。后期我通过思维延展,发现了一些与神学之间的联系,于是我开始试着带入一些符号,希望人们能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我着重考虑到了塑料袋这种新材料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希望能通过当代公共艺术的方式来启发不同身份的参与者对于新材料与生态的思考。

赵雅婷

作品名称:《平衡》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其类型层出不穷,其中动态雕塑装置在公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单独就对这种独具特色的雕塑装置类型在公共艺术实践创作中的梳理还为数不多。本论文试图研习探讨动态雕塑装置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尝试和发展。

用支撑的方式将不就钢板逐个支撑起来,不锈钢板为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异形,用椭圆形螺丝固定,使之为一个动态雕塑装置,探索尝试动态雕塑在公共艺术创作中的发展。

柳仁位

作品名称:《伟大的渺小》

指导教师:谢荪、叶庆、叶倩、乐黎、张泽南

作品阐述: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走在大街上老是会看到有手艺人在街边用铁丝编制制作一些精美的小动物,会感到惊奇充满了喜爱。之后自己就会去尝试也去做一些类似的东西,这些东西充斥着我的童年。到了大学毕业创作阶段,我想把这种艺术形式融入到我的毕业创作之中去,希望能通过一种新的结合方式来丰富公共艺术,通过作品启发和思考不同身份参与者的对传统金属工艺在新型领域下的发展传承,创造出新的视觉效果。通过这个作品把某个地方转变成真正满足人的生活与情感需要的场所,也就是转变成能使人领悟到其自身存在的具有一定意义和特征的文化环境。

吴静遥

作品名称:《城》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城》是将荧光颜料、灯箱片、led灯、紫光灯与传统幕布进行创新相结合的作品。目的是为打造出一种城市夜晚灯红酒绿,繁华热闹的场景。图中的人物是社会阶层中的一些人物代表,较低层次的生活水平与快速发展的都市景象构成一种对比。我希望对比能让人深刻,灯光的绚丽能让人引发思考 。我认为的公共艺术品应该不仅具有观赏性,其价值更应该体现在对现实生活状态的反映,以及其背后意义所引发的人们的思考。

我们作为艺术工作者中的一员应该着重思考如何去表达作品背后的意义与其引申义,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生活,思考现实生活。

因此本次的本科毕业创作我将作品的着重点放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群上,希望引导人们关注现实,体验现实生活,引发思考。

向烨

作品名称:《软》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爱情观等都有了一个巨大的转变,基于我们这个年龄,这个社会。情爱也亦不是拉了手就结婚的年代,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模糊了先有爱还是先有情,既是如此,我们做着自己内心害羞却早已明白一切的事。也有很多人愈加发现爱越来越引起紧张,而相反的是性缓解紧张。在此基础上,我想通过自己的此次作品,也想通过隐私的东西来唤起我们现在内心开放的心态,也想让观看者反思自己的爱情中的性与爱之间的平衡和关系。

袁敏

作品名称:《心·己》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心.己》由木材和机械材料制成,其中蕴含了我在这个阶段所想要表达的。从一开始主题确定“回忆”后,就在围绕着主题进行实验,经历了书本挖空、书本堆积的形式,最终确定现在所呈现的作品形式。作为公共艺术而介入公共空间的情况会由于特殊语境而使装置艺术的“场地、材料、情感”得以有机会以公共性的“个性”的表达

袁帅

作品名称:《三十六度》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简单来说,机械是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从英国发起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但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从此开始,机械对人类历史发展,生活方式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后,苹果,微软等公司向PC用户提供图形用户界面,用户不再需要使用二进制代码,图形界面等功能使PC开始普及,人机对话时代正式开启。各类机器,包括人工智能之类的机器AI的发展,也让人会想到机械的高度发展会对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机械是否就永远是冰冷的,与生物是隔绝的平行线。我的作品就由此进行创作与探究。

张宇舟

作品名称:《“WAVES”》

指导教师:叶庆、谢荪、叶倩、张泽南、乐黎

作品阐述:

在现在的中国社会,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喜爱上了潮流文化,这种来自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在国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并且深受年轻人的青睐。各种球鞋文化,品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年轻人中得到最好的发挥。可能有的人不理解这种现象,也不习惯于这种独特的潮流文化,于是在毕业创作阶段,我想通过视频的方式,将这种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展现在公众面前,让大家看看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从而希望人们不要一味的排斥这种文化,而是通过结合自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方法,让年轻人对本国的文化也有着不小的喜爱与赞美。

柯金岑

作品名称:《忆》

指导教师:谢荪、叶庆、叶倩、乐黎、张泽南

作品阐述:

公共艺术作为景观中的构成元素,在公共空间中潜移默化的熏陶着大众的修养。中国处于急速转型的社会形态下,人与人之间的代沟很是显著,新生一代从出生就接受的各种新新时代的产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淡忘应该让我们深思,如何把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公共艺术设计,在传承历史的同时,把公共艺术做到历史性、互动性、公共性、时代性并存,本文试图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公共艺术的关系,一方面是弘扬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对当代社会的文化氛围,审美观的标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过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已经老师对自己的言传身教中思考我所认识的城市历史,对于自己的特殊意义。大不一定好,小的东西也同样可以很伟大,一块小小的瓦砾也能承载一段特殊的记忆,一段简单的建筑也能让人浮想联翩。我想到了斗拱这个具有中国特有建筑文化的承载物,想人们展示那些时间不能抹去的历史文化精髓。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建筑的时代变化发展是分不开的,而其自身包涵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统治者阶级等级的标志。在或规模宏伟或小巧精致的建筑物上,配以装饰,构成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建筑模式。

这些独特的作品是否使人感兴趣呢?

实物远比照片更令人震撼,

欢迎各位学弟学妹来A2教学楼206展厅观赏!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